遂宁年鉴(2008)遂宁市残疾人联合会
来源:
发布时间:
阅读:
【概况】2007年,全市有残疾人28.05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7.64%。其中,视力残疾5.474万人,听力残疾6.655万人,言语残疾0.37万人,肢体残疾6.933万人,智力残疾1.835万人,精神残疾2.318万人,多重残疾4.472万人。市残联开拓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残疾人政策。年内,帮助947名残疾人就业,把分散按比例就业范围扩大到非公有经济组织;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00万元;争取各项资金380万元;实施扶残助残项目11个;在全省首创“爱心亭”安置残疾人就业;全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市残联荣获2007年度全省残联系统目标考核一等奖和残疾人体育工作突出贡献奖。 【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2007年12月20日~21日在市委党校召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及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会议期间,中国联通遂宁分公司向与会代表赠送了200本新年挂历,祝愿残疾人朋友健康幸福。 【惠民行动】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残疾人民生,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积极融入惠及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困难群众就业、低保、教育、医疗、培训、危房改造、扶贫、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十大惠民行动”之中。在市总工会“帮扶中心”开设惠民窗口为残疾人“一站式”服务;与和平西路社区联合构建服务示范区;开设聋儿语训部;在顺城街开辟了残疾人辅助器具展示中心;结对帮扶安居区安居镇龙眼井村、琼江村新农村建设、扶助残疾人,针对性、“板块式”解决残疾人问题;公开承诺、限时办结,城乡众多残疾人直接受益。省委常委李登菊,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海金,副理事长张建生、丁二中、齐乐生,市政府副市长赵洪武等领导先后检查指导市残联惠民行动中所开展的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 【残疾人康复】采取医疗机构和社会康复相结合,家庭自费与政府资助相结合等办法,帮助2121名残疾人功能康复。全年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321例;聋儿康复与家长培训90名;7周岁以下聋儿住校语训9名;精神病人检出率76%,病人监护率98%;争取专项资金3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经费10万元,资助500名病人常规门诊治疗和20名重症病人住院治疗,病员显好率89%,社会参与率26%。配发麻风畸残康复、防护用品120件,配发、捐赠残疾人辅助器具584件,捐赠验配助听器21例,装配大、小腿假肢63例,补贴供应各类残疾人用品1234件。 【特殊教育】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发展格局,开办聋儿语训部,对学龄前儿童早期干预,对尚存残余听力的聋儿抢救性语训,变单纯手语为口语教育,为残疾儿童康复和义务教育奠定基础。通过多方努力、争取政策,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0%,残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有200名贫困残疾儿童纳入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受助对象。投入6.5万元,资助全市226名残疾学生;积极协调残疾考生高考,其中有16人考入大专院校并得到入学救助。 【就业与社会保障】抓好“收保金,促发展”工作,全年共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00万元。积极推动残疾人职业培训与按比例就业和社会性保障工作,在已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基础上,指导建立了残疾人手织地毯培训与就业基地,为失业、求职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指导与培训。年内培训盲人按摩、手机维修、手织地(挂)毯和种植、养殖等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3123人次。其中盲人按摩培训就业率达到90%以上。在全省首创“爱心亭”安置残疾人就业。通过多种渠道,2007年共帮助947名城镇残疾人就业,农村残疾人稳定就业达7.83万人。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残疾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城镇残疾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享受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待遇,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残疾人社会性保障工作得到加强。 【扶贫工作】按照《“十一五”规划实施方案》,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政府扶贫工作大局,加大帮扶力度和资金投入,推进智力扶贫、项目扶贫、政策扶贫及扶贫救助,年内,全市面向社会免费培训有就业愿望的适宜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3123人次;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投入资金53万元,扶持4324名贫困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劳务输出与各种利于残疾人增收的短、平、快项目;利用中残联福利彩票公益金争取地方配套优惠政策,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力度,共帮助244户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覆盖68个乡镇;元旦、春节、助残日、残疾人日期间,共走访慰问8000户,送慰问品、慰问金共计180万元。 【文化体育工作】在残疾人康复中心综合楼开设盲文阅览室,供盲人免费阅读,围绕“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主题,组织特校,协调文化、体育机构、关工委等部门和单位排演优秀文艺节目,5月20日在犀牛文化广场举办了“卓达?滨海名城第十七次全国助残日”大型文艺晚会,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市委常委、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与5000多名群众一道观看演出。结合全民健身计划,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发展特奥运动员710名,开设残疾人篮球、足球、乒乓、羽毛球、田径、射击、举重、盲人门球、硬地滚球等10多个训练项目。通过举办全市残运会,选拔尖子组团参加省运会取得好成绩。2007年5月,遂宁运动员曾大林参加在昆明举行的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脑瘫硬地滚球BC3级双打冠军,实现了遂宁市残疾人体育全国比赛金牌零的突破。遂宁市残疾人体育工作获省残联突出贡献奖。 【社会宣传工作】依托公共媒体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全年市、区(县)电视台播报残疾人事业新闻56条,报刊登载报道新闻84篇。抓好信息工作,全年报送省、市信息157篇,编发简报24期。精心组织、开展、参加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精神卫生宣传日、碘缺乏宣传日、盲人节、国际聋人节、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推进“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助残日文艺晚会上,免费捐发轮椅392辆。市委书记、市长等20名领导向20名残疾人代表现场捐赠了轮椅;爱心人士现场捐赠善款9.1万元。 【维权工作】市、区(县)均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残联工作站。建成维权示范岗82个,优先、优质、优惠服务残疾人。全年,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与咨询165人次,减免各种费用18万元。市残联信访室接待来人、来信、电话咨询728人次办理,省、市领导批示信访件2件,办结率100% 。10月中旬,市长胡昌升签署第36号政府令,颁布《遂宁市残疾人救助保障办法》,该《办法》于1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规范全市维权工作,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信息化建设】按照省、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配套实施方案,市残联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系统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党务、党史,政务、业务等工作信息实现了网上传输。建立了电子台账,推进数据、统计工作信息电子化。加强了为残疾人提供高效快捷服务的能力。 【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市残联投入2万余元,对市残疾人辅助器具展示厅拓宽装修。投入8万元针对性购进了一批辅助器具补贴供应、捐赠,免费配发,解决贫困残疾人急需问题。投入6万元,开办残疾人康复中心语训部,为尚存残余听力的学龄前儿童进行科学语训。 【组织建设】深入贯彻遂委办〔2006〕46号文件精神,抓班子、带队伍,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残联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之中。全市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申报达标率为80%。全年培训残联干部和专门协会残疾人代表6期200余人次。发展社会及大专院校助残志愿者120名。狠抓党员学习教育,巩固党的先进性教育成果,重视后备干部培养。残联4名入党积极分子成为工作骨干,其中1名批准为中共党员。领导班子“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带领干部职工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精神,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用工作业绩“亲民、富民、惠民、助民、安民”,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服务残疾人。 【首创“爱心亭”】2007年,在省残联和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争取多方投资800万元,在市区建设100个“助残爱心就业亭”安置残疾人就业。1~3月,市残联多次赴省残联请示汇报。3月,市长胡昌升在《市残联关于实施“残疾人就业爱心行动”方案的报告》中批示:争取将我市列入四川省“残疾人就业爱心行动” 试点城市,把它作为建设和谐遂宁的一项重要工作,使其成为城市人文关怀的一道亮丽风景线。6月20日,市委书记崔保华在全市“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动员会上强调 “要特别关心残疾人就业问题,大力实施助残爱心就业行动,建100个爱心亭”帮助残疾人就业。6~9月,市级相关部门按城市统一规划先后联合选址7次。遂宁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投资主体负责集资、建亭、培训、经营与管理。政府无偿提供建100个亭的用地资源(其价值约400万元),公司投资310万元,省残联补助90万元。按进度,2008年初将建成30个亭先期试点,首批培训后的残疾人将可上亭工作,最低月工资600元,再按销售提成,上不封顶,以调动残疾人的积极性。另为残疾从业人员缴纳三种保险费每人每月约300元;按此计算,每个残疾从业人员月最低收入约为900元,年收入可达1万余元。建100个亭安置300个残疾人及家人,每年收入至少达300万元。此举既惠及了残疾人,又达到了残保金增值保值的目的。 【全省宣文会议在遂召开】12月14~15日,全省残联系统宣传文化体育工作会议在遂宁康年大酒店召开。省残联、21个地市(州)残联以及遂宁市相关领导、负责宣文工作的人员出席和参加会议。省、市相关领导作了重要讲话,遂宁等5个市(州)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与会代表检查观摩了遂宁市残疾人辅助器具展示厅日常服务工作。